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324篇
  免费   2494篇
  国内免费   2536篇
教育   150562篇
科学研究   16356篇
各国文化   369篇
体育   11712篇
综合类   12431篇
文化理论   151篇
信息传播   1177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1347篇
  2021年   2358篇
  2020年   3185篇
  2019年   2387篇
  2018年   1605篇
  2017年   1506篇
  2016年   1962篇
  2015年   4346篇
  2014年   11276篇
  2013年   11651篇
  2012年   14939篇
  2011年   15910篇
  2010年   11760篇
  2009年   11228篇
  2008年   12880篇
  2007年   16266篇
  2006年   15706篇
  2005年   14179篇
  2004年   12260篇
  2003年   11035篇
  2002年   8816篇
  2001年   7041篇
  2000年   3993篇
  1999年   1627篇
  1998年   736篇
  1997年   649篇
  1996年   550篇
  1995年   309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54篇
  1977年   43篇
  1976年   37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BSTRACT

Background: School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s considered a central go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PE). With regar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global self-esteem over the life course, the promotion of positive self-esteem is an issue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Past research revealed that PE taught with an individualized teacher frame of reference (iTFR) and a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i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effects on facets of children’s perceived sports competence. However, it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whether this teaching styles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positive self-esteem.

Purpos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a five-month teacher training, aimed to enhance the teachers’ iTFR and their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in P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s’ perceived sports competence and their global self-esteem. To analyse the implementation quality, changes in students’ perceived iTFR and perceived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 A total of 21 teachers were assigned to either an intervention group (n?=?13), receiving the five-month teacher training, or a control group (n?=?8) consisting of regular teaching without teacher training. The teacher training encompassed five three-hour consecutive sessions during which the teachers acquire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knowledge about the promotion of competence perceptions in PE with a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and an iTFR. Between the sessions, the teachers were instructed to implement an iTFR and a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into their own PE class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teacher training, their students’ (N?=?315, 53.7% girls, Mage?=?13.2 y, SDage?=?1.3 y) perceived teaching style (iTFR and reflexive teaching), perceived sports competence and global self-esteem were measured with paper-pencil questionnaires at three measurement points (pre, post and follow-up).

Findings: 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s showed that student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ported an increase in their teachers’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but there were no changes with regard to iTFR. With regard to students’ perceived sports competence and global self-esteem,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time and group over a period of eight months (from pre-test to follow-up), indicating positive effects on these self-concept dimensions due to the teacher training.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a long-term teacher training supports PE teachers to implement teaching styles with the aim to promote students’ self-concept. Furthermore, the findings lead to the assumption that a more pronounced iTFR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nhanced reflexive teaching style has the potential to positively influence schoolchildren’s perceived sports competence and global self-esteem.  相似文献   
42.
程晖  董璧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59-160,162
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市场前景萎缩的现状,通过构建校企(地)联合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服务的专业小方向,重新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结合人才培养对接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为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和方向的转型与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43.
在校大学生作为消费日趋独立,个体意志日益成熟,对新事物新形态接受能力较强的体育消费群体,是现在和未来支撑体育消费市场的重要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前瞻性。通过对安徽省全日制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支出比重、体育消费方式及体育消费满意度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安徽省体育消费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提供有效的发展建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数据整理分析,结合安徽省体育消费市场现状,提出应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加快互联网经济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44.
高校游泳课程的开设在教学目的上从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转变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游泳健身的认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耐力与耐心。在高校游泳教学中,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积极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形成具有新意的教学模式,这对于保持学生对游泳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在高校游泳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这就需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模式中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5.
陈鹏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23-124
在我国校园足球改革背景下,高校对足球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对足球文化的内涵的了解仍旧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足球文化构建的重要作用,足球文化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足球文化构建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高校足球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从校园足球文化的概述入手,对校园足球改革背景下高校足球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校园足球改革背景下高校足球文化构建策略,以期能够为高校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46.
当前,我国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而在众多要求中团队精神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求职、从事行业工作必备的条件。中职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其专业学习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与目的性,在为中职生开展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探讨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足球比赛负荷是球员在比赛情景下完成各类动作所承受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刺激之和。比赛负荷的量化结构分为外部和内部负荷,外部负荷的量化方法包括人工视频分析技术、自动轨迹追踪技术和全球定位设备,通过球员体能或技术表现的负荷量和强度来评定足球比赛中的行为活动特点,外部负荷特征表现为间歇性运动下频繁变向和短距离变速跑,高比例的中低强度无球跑穿插较少的高强度带球跑。内部负荷的量化方法包括耗氧量、心率和血乳酸等指标的测定,通过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来评定足球比赛中的能量代谢水平;内部负荷特征表现为有氧供能为主、无氧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交替进行。现有研究局限为外部负荷低估了变向运动对足球比赛负荷的影响,内部负荷无法概括正式比赛的供能特征等。未来可尝试在优化量化方法基础上结合内外负荷,从而更精准地量化比赛负荷。  相似文献   
48.
运用双框架模型对中美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认为:①从显现性框架分析,美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一直稳定处于高位,而中国则呈现以2008年为峰顶的倒“U”型发展特征,且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②从解释性框架分析,美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已趋于顶峰,而中国稳步提升;③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潜力巨大,但短时间内难以赶超美国;④“举国体制”有利于中国竞技体育显现性竞争力的提升,但与美国社会办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相比,市场、社会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发挥不足,不利于高经济性项目、高欣赏性项目的发展;⑤坚持“举国体制”、承办2022年冬奥会有利于中国竞技体育显现性竞争力的提升和冬季项目的发展,但同样存在竞技体育项目布局转型的困难和群众体育基础薄弱的困境。  相似文献   
49.
双向飞碟射击项目中3号靶位是8个靶位中射击命中难度最大的靶位,是制约运动员整体命中率的关键所在。将双向飞碟双靶分为1靶击发、随靶、2靶击发3个阶段,对3名国内优秀运动员击发节奏特征进行分析。发现:①1靶击发阶段的节奏直接影响2靶中靶情况,1靶击发用时越长,2靶质量越差,想要提高2靶的命中率必须要提高1靶的动作质量。②随靶阶段的人枪结合能力会影响2靶命中率。③优秀运动员2靶击发阶段的时间节奏一致性较强,动作自动化程度较高。④整体击发节奏慢更易造成2靶脱靶。提出,运动员要提高打好1靶的能力,在保证1靶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快打技术训练,同时提高随靶阶段人枪结合能力,加强对技术的监控和分析,辅助运动训练,科学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50.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探索民间武术组织服务于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在传统社会,民间武术组织以武德传承强化乡村德治机制,以门规戒约规范乡村法治秩序,以家长制参与乡村自治实践。而进入现代社会,民间武术组织服务于乡村治理面临着传统德治弱化、法治建设不完善、参与自治机制不健全三方面的困境。提出,民间武术组织要建立新的道德体系,营造乡村治理的德治氛围;加强组织治理,强化乡村治理的法治理念;深化自治实践,主动承担乡村治理职责功能,旨在为更好促进民间武术组织有效治理、推动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